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,至今不衰,其中酒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酒文化载体。酒联以其广泛的笔触捕捉着酒,以其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塑造着酒,从而拓展了酒文化的内容。
(相关资料图)
无酒不成礼仪,这在我国早成习俗。每逢佳节或好友相聚,都会摆酒设宴,就是在觥筹交错间,许多酒联应运而生。席间把酒言欢,再欣赏一下酒联,不但可以增加饮酒的乐趣,还可享受饮酒的另一种意境。
从古至今,人们创作了许多以酒为内容的对联,这些酒联妙趣横生,遍布神州各地,散发着醇郁的酒香。
青旗沽酒有人家
很多酒楼门口,往往挂着一副经典的楹联,与整个酒楼交相辉映,读来让人回味悠长。酒楼挂酒联,不但可以招揽生意,还能增色添光,提升品位。
清末民初吴恭亨的《对联话》辑录了历代对联佳作3000多副,可谓蔚为壮观。书中介绍了京口(今江苏镇江)某酒楼挂着一副酒联:
谁为翔渚灵妃,倒三尺金樽,杯底邀来焦岭月;
我是倚楼旧主,仗一枝铁笛,袖中吹起大江潮。
翔渚灵妃指的是三国孙权之妹、刘备之妻孙夫人,刘备招亲甘露寺的故事就发生于镇江。焦岭及楼(一说为吸江楼)亦为京口胜迹。此联极为壮丽,翔渚灵妃、倚楼旧主,只看这两个名字便让人浮想联翩,尽显苍茫古意。虽然立意与酒无大关系,但完全是豪迈语气,令人读后顿生豪情。可见作者是一位情怀很深的人。
书中还提到近代文人方叔远为兰陵酒寮题联:
不同神似形似,
相期醉乡故乡。
吴恭亨的点评是“联盖自别非谪仙所咏之兰陵也,然造句自隽”。的确,此兰陵并非李白诗中那个出美酒的兰陵郡,只是借用了一个名头,因此上联说“不同神似形似”。精彩的是下联,化用了李白的诗句“但使主人能醉客,不知何处是他乡”,意思是喝醉了就把这里当成了故乡。
旧时广东潮州有家韩江酒楼,因韩江流经潮州而名。酒楼的对联很是别致新颖:
韩愈送穷,刘伶醉酒;
江淹作赋,王粲登楼。
此联套用了4个名人典故,妙趣横生。韩愈是唐代大文学家,曾被贬为潮州刺史,他有一篇著名的杂文,叫《送穷文》,千古流传。刘伶是西晋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以嗜酒著称。江淹是南梁文学家,以擅长作赋闻名于世。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,著名的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其名作有《登楼赋》。
作者不但巧用典故,更在对联格式上别出心裁。此联首冠“韩江”,尾嵌“酒楼”,将“韩江酒楼”四字分别嵌于上下联首尾,以“双钩格”制联,妥帖自然,使联语绝妙而又典雅,古香古色,富有文学色彩,实乃妙对。
因为这副脍炙人口的酒联,吸引了众多文人食客远道而来,因而门庭若市,生意兴隆。
陶潜善饮,易牙善烹,饮烹有度;
陶侃惜寸,夏禹惜分,分寸无遗。
这是广州老字号酒楼陶陶居的楹联。陶潜是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,爱好饮酒。易牙是春秋时齐国人,擅长做菜,不过他参与齐国作乱,被后人斥为奸佞之徒,所以上联归结于“有度”两个字。下联的陶侃是东晋名将,他曾经说过:“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,岂可但逸游荒醉。”所以说归结于“无遗”两字。
此联由4个历史典故巧妙嵌入而成,最出彩之处是把暗含店名的“陶陶”两字嵌得自然得体。同时,还不忘提醒世人“饮烹有度”“分寸无遗”——饮食应有度,要珍惜时光,不要蹉跎岁月。
黄派川菜创始人黄敬临20世纪30年代曾在四川成都创办“姑姑筵”菜馆。黄敬临之子黄平伯另开一分店名为“不醉无归小酒家”,其店之联甚文雅:
客不酕醄,常有醉翁之意;
座无饕餮,漫吟归去来辞。
此联中的“醉翁之意”与“归去来辞”出自北宋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、东晋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,把其店名说得透彻清楚,典雅含蓄,颇有韵味。
成都还有一家酒楼,其联为:
为名忙,为利忙,忙里偷闲,饮杯茶去;
劳力苦,劳心苦,苦中作乐,拿壶酒来。
联语自然天成似脱口而出,近乎白话,细心品味,人间苦乐情状,可谓淋漓尽致。
福建福州的广聚楼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粤菜馆,门口楹联以奇趣见长:
美酒可消愁,入座应无愁里客;
好山真似画,倚栏都是画中人。
据说此联是一位名叫区菊泉的人所撰。作者立意精湛,出手不凡。上联之意为:人说“借酒浇愁愁更愁”,但在这里却别有风味,何也?酒美之故也。下楼则盛赞楼美,到此地如同人在画中游,真是“似人间,不似人间”。
浙江杭州著名的老字号楼外楼菜馆,又称“洪楼”,为清道光时文人洪瑞堂所创,已有170多年悠久历史,素以“佳肴与美景共餐”而驰名海内外。楼外楼先后所挂楹联就有几十副,如清末彭玉麟题二联:
一楼风月当酣饮,
十里湖山豁醉眸。
屈醒陶醉随斟酌,
春韮秋莼入品题。
近代名人陈芷汀题联:
楼外揽西施,风情最爱花雕酒;
亭前拜苏小,妒意难忘醋溜鱼。
又如近代中医名家陈无咎题联:
闲思鲈脍客中客,
买醉湖壖楼外楼。
如今在楼外楼正大门,有一副落款为“启功八十又五”的楹联:
酒旗高矗聚雕轮,百岁初增五十春;
不待举杯人共醉,西湖日日是芳辰。
雕轮指的是雕花彩饰的车,而芳辰则是春天的意思。整副楹联表达的是,楼外楼在成立150周年以后,依然生意兴隆。哪怕不举杯,光是面对湖光山色的美景,(我)就已经被陶醉了,西湖天天都是春天。读来妙趣横生,令人陶醉。
有些酒联字数非常多,达到30字以上,和短联相比,这样的对联术语称之为“中联”。
甘肃兰州酒仙殿挂着一副楹联:
酒当吃醉时,笑也真,说也真,露出真机,便带几分仙气;
仙到修成后,天可乐,地可乐,得来乐趣,岂止一个酒狂。
这副联写得淋漓洒脱,不遮不掩,将酒醉后的真情坦露无余,言外之意是在说:人间真情是在酒醉之后。也许,饮酒与成仙有关,但人能修成仙就不是像醉酒那么容易了。此联还采用镶嵌法两嵌“酒仙”二字,更是锦上添花。
明末清初在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家叫作“仙乐处”的酒楼,它的对联是:
翘首仰仙踪,白也仙,林也仙,苏也仙,我今买醉湖山里,非仙也仙;
及时行乐地,春亦乐,夏亦乐,秋亦乐,冬来寻诗风雪中,不乐亦乐。
嵌字自然,洒脱而富有哲理。
还有字数更长的酒联:
襟青袖翠,履舄交错一堂。看举座欢呼,弗羡的壕镜风光,弗爱的海珠花韵。钱沽勿吝,只求襟影无惭。襟前有酒好谈天,与天同醉!
江碧云蓝,帆樯远来万里。试凭栏顾盼,这边是鲤门双峙,那边是龙岭九回。国运终兴,勿谓江流不返。江上尽人皆见月,得月谁先?
这是香港襟江酒家的对联。对联中有三处暗藏“襟江”,融合写景和议论,最后的“国运终兴”表达了对家国天下的美好祝福。
巧改楹联助酒家
一副好的酒联完全可以改变酒楼里的现状,成功吸引人气,招揽生意。历史上有不少为酒店巧改楹联的典故。
“两年忠州吏,百年盛唐诗”。公元818年,时任江州司马的白居易被明升暗贬,到忠州(今重庆市忠县)就任刺史。在忠州为官两年间,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百余首诗歌。
有一天,白居易到城东苏家酒店饮酒。这家酒店所酿制的酒叫“透瓶香”,乃城东门的甘甜井水、上等糯米加上祖传老窖酒曲而酿成。这种酒极烈,常人喝不过一两,不然定会醉倒。因此酒店为了防止客人醉倒,只用一两的酒杯卖酒。
白居易初来此地,不知道此酒的厉害,还以为是酒店吹牛,心想今天一定要让其看看自己的酒量。到了门口,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:
杯中酒常满,
店里客总新。
白居易走进去,便向酒博士叫道:“久闻‘透瓶香’的名气,先来半斤尝尝!”酒博士听罢吓了一跳,摇摇手道:“这位相公,本店这酒厉害,最多只打一两,多了不卖!”
白居易说:“管这酒怎么厉害,你就尽管端上,一定要一醉方休。”酒博士见这位客官不信,也没办法,就给打了二两。白居易闻到酒香,一饮而尽,只觉得腹内一股香气油然而上,好不痛快。好酒助兴,白居易连忙提笔写了一副对联:
杯中酒未满,
店里客不依。
酒店老板见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好,就命人挂在大堂上。可自此之后,别的顾客走进店来,正想喝酒,一抬头发现这两句联挂在堂中。低头一想,难道是这家酒店做生意不老实,缺斤少两?也就没有心思喝酒,转身走了。这样一来,酒店的生意慢慢地坏下去了。
老板知道这事坏在白居易的酒联上,就去求他给想个办法。白居易听了,笑着说:“没想到给酒店惹麻烦了,还请见谅。这副楹联好办,我值加几个字就行了。”于是拿出笔墨,唰唰几下,将对联改成:
杯中酒未满,哪能过瘾?
店里客不依,一醉方休。
这样一来,意思完全改了过来。酒店的生意又兴隆起来。
无独有偶,清道光年间四川有个逍遥楼酒家名气并不是很大,于是就请当地秀才写了一副楹联:
开坛千君醉,
上桌十里香。
此联对仗工整,自然贴切,过往客人读联后产生好感,便来酒家歇歇腿,喝一碗。
酒家的生意明显有了好转,老板对此非常欣喜,于是又请秀才为雅间撰写了两副酒联:
一缕风月当酣饮,
美味偏招云外客。
万里溪山豁醉眸,
清香能引洞中仙。
这两副对联风雅别致,既夸了自己酒家里的酒美味,又夸了来的客人有品位,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座客日益川流,酒楼财源广进。
(王宁 综合整理)
《中国食品报》(2023年06月16日06版)
(责编:王 宁)
标签: